1.歌者當注意的事:就全世界的聲樂環境而言,一位好歌者必須忠於各個時代不同的演唱風格,最重要的事,莫過於挖掘適合自己音域、角色的曲子,並非一味的擴展曲目。
2.生理官能教育:聲音的功能在於音色與音質的運用,身體的發聲機能在於利用發聲功能、身體的調節來達到所要的目標,所以若身為教導者的角色,必須幫助學生瞭解自己的聲音,在自己的身體上、各個官能上有何缺陷,才能進一步的幫助他改善聲音。生理官能的教育極為重要,任何一個錯誤的動作,都會影響日後的發展。
3.聲音之特質:從一些有聲的影音資料中,可清楚的看出每個人對樂曲有不同感受,所表達出來的音樂亦不盡相同,也會因個人特質、聲音特質的不同,找到適合個人的樂曲。聲音是由聲帶振動而產生,但氣是在腔體的中間部位不斷地循環。好的共鳴是透過整個身體來達到,以腹肌來維持橫隔膜的收縮,搭配頭腔,經由口腔再傳達出來。
4.有名歌唱家:所謂的名家,是能長久掌控自己身體與聲帶密切相配合,達到平穩的歌唱,而非曇花一現。如:帕華洛帝(Pavarotti),聲音屬於十九世紀之聲,因著本身身體巨大,聲帶無法與這麼大力量相結合,所以他善用智慧來修飾其聲音,所以一位成功的演唱家不僅能控制自己身體官能,更有智慧來協調自己的身體,達到更好的音樂表現。要注意不要刻意要模仿名家的聲音,因為他們累積了相當長的訓練、經驗才有這樣的聲音,一般人是無法模仿的。
5.官能的運用:官能的使用就如同演奏樂器,如:演唱莫札特的音樂時,官能必須調整適合莫札特所要的音色,經過思考、技巧上的修正,及情感還達到預期的表現。
6.演唱相關技巧:「換聲區」較難演唱,演唱時應該要喉頭往下、軟顎提高而共鳴腔維持不變,加上思考去調整肌肉的轉換,均衡地調整與搭配。「吸氣」,是聲音功能的關鍵,吸氣並非只是生理需求,而要視其表現的不同而作不同的調整與配合來達到效果;吸氣的時間點很重要,若太早、太晚都會影響到整個音樂的協調。「下顎」大部分的人都執著於平常說話的方式,但顎只是一個附帶功能,它與舌根是緊緊相連的,當舌根收起來、喉頭緊張時,咬字就不清楚,軟口蓋 (共鳴)的功能就無法發揮。
7.音樂欣賞:藉由欣賞名家演唱來啟發我們對聲音的思考、及身體功能瞭解。聽不同錄音版本的樂曲,是要了解不同的演唱家如何應用自身的官能,以及他們如何詮釋音樂,表現方式皆因人而異。
星期四, 1月 12, 2006
訂閱:
文章 (Atom)